强化过程管理,凸显培训成效——乐山师范学院2009-2019国培工作总结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2日
强化过程管理,凸显培训成效
——乐山师范学院2009-2019国培工作总结
“国培计划”是为提高我国中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实施的一项国家行动,2009至2019十年来乐山师范学院积极参与了该项行动。行动过程中强化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注重每一个国培项目的实施效果,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制度
为确保国培项目的顺利实施,我校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制度建设,具体形成了《乐山师范学院培训管理办法 》《乐山师范学院培训经费管理办法》《乐山师院培训工作实施细则》《乐山师范学院培训班主任工作职责(试行) 》《培训教室使用规程》、《乐山师范学院培训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学员守则》等相关文件制度。
(二)设置组织机构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乐山师范学院培训中心成立于2008年6月,挂靠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国培计划”工作,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校领导兼任培训中心主任,各教学院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
每个培训项目都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项目质量校级监测小组、培训教学管理小组;设置培训双班主任制;组建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培训工作职责落实到人,明确了培训首席专家、教学班主任、生活班主任、专业教师、指导教师等各自工作职责。
二、成功经验
(一)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培训工作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专家团队为主的国培项目工作小组。项目的实施、监管、绩效考评等在学校的领导下,由项目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
(二)强化目标意识,确保培训目标达成
1.围绕目标加强项目总体设计。围绕培训项目的总体和阶段性培训目标,加强项目设计、论证。为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训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讲座和实操活动交叉设计;同时围绕目标要求,与专家和活动组织者加强沟通,严格把关培训内容和形式。
2.培训课程设计模块化。根据“按需施训、量身定制”的原则设计培训课程,培训实施安排科学合理。
3.培训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模块课程主题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团队专业化。调动和整合省内外优质培训资源,组成了学科专家、一线教学名师相结合的培训专家团队。
5.培训管理人本化。建立双班主任管理制度,教学班主任和行政班主任分工合作,同时配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培训项目,这样做到了既对学员的专业成长高度关注,也对学员的生活进行温馨服务。
(三)强化沟通协作,建立联动机制
为了保证国培项目的有效实施,在项目正式启动前、项目实施过程以及项目总结等各环节中,项目工作小组都召集有关人员研讨、布置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有序和有效。项目的实施还注重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伙伴合作,在跟岗实践等环节,保证了培训效果;同时也加强了乐山师范学院与教育实践基地的合作,反哺了师范专业的职前培养。
(四)强化效果追踪,完善改进方案
在每个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工作小组组织参训学员进行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的调查,针对学员提出的培训需求和建议,及时调整修订下一步培训实施方案,针对学员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项目工作小组重视并及时解决,尽力满足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五)强化过程监管,提升培训实效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工作小组全程参与监管,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培训效果。培训过程中严格学员考勤管理,并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考核,包括集中研修评价,影子跟岗评价,返岗实践评价,网络研修评价,培训过程评价(活动小组评价、学科指导教师评价、教学班主任评价、项目县负责人评价)和总结提升评价等等。
三、突出成绩
(一)培训量大、面广
项目数量大、类别多:圆满完成国家级培训项目147项(含各阶段 ),培训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共计23000余人次;既有中西部教师培训、幼师培训、示范性培训,短期培训、置换脱产培训,也有团队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跟岗研修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教师工作坊培训;既有一般面上的培训,也有深入到四川省贫困地区的培训。
培训学科全、层次齐:涵盖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品、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教育康复)等。学员分布广、层次齐:培训学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西、云南、西藏、四川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学员中既有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也有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的园长、校长。培训特色鲜明:
(二)学员满意度高
参训教师普遍认为:培训机构精心安排,认真负责;培训专家专业素质高,尽心尽责;培训以人为本、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温馨服务。
(三)培训效果好
我校的有关“国培计划”项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厅领导以及巡视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中国教育报、四川教育导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乐山电视台先后对我校的培训工作给予报道,受到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
1.2012年5月5日教育导报在一版以“乐山师院与汶川教育牵手在对口支援中实现双赢”为题报道了乐山师范学院对口支援汶川教育工作总结大会;省教育厅巡视员姜树林充分肯定了乐山师范学院对口支援汶川教师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乐山师范学院对口支援汶川教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三年多来,这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使汶川教育实现了灾后“起步”到“起跳”的跨越。
2.2016年教育部发文通报了“国培计划(2015)”匿名评估结果,乐山师院2015年承担的教育部示范性培训——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匿名评估中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3.国培计划(2017)——中西部及幼师国培培训项目中,乐山师范学院送教下乡培训的三个项目县,通过培训考评,其中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纳溪区获“优秀”等级,内江市资中县获“良好”等级。
四、典型案例
(一)震后国培提振灾区教师专业及心理健康水平
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造成了四川省教学实施和精神的巨大损失,致使教育资源原本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更是雪上加霜,灾后汶川严重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师资,致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开展,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灾区中小学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严重妨碍其专业成长。
2010年,我校通过投标方式中标并承办了“国培计划(2010)”两个项目: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灾区初中化学教师培训。来自灾区的70名初中化学教师和125名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了培训。
“国培计划”督查组组长、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谭文丽对我校培训开展情况从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领导重视,一把手牵头,团队协作和服务保障到位。人文关怀十分到位,集中体现在培训理念和安排上。课程设计科学合理,满足了参训对象的需求;内容搭配比例适当,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燃了学员自主学习的激情;培训形式灵活,多种方式穿插,通过专家引领实现了学员成长。谭文丽说:“参加多次督查,从没见过培训学员反响如此之好。”
(二)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特教师资培训,自2011年8月开始承办“国培计划”相关培训项目,截止2019年11月共计组织实施13个培训班,共计培训全国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教师1146人次;培训主题涵盖了聋教育、培智教师、教育康复、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等领域。
2012年10月成功获得了“国培计划(2012)全国特教骨干教师聋教育培训”示范性项目,为乐山师范学院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专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11月“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训基地”落户我校,《四川日报》在要闻版进行了报道;乐山师院与省残联合作为期三年的 “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得以实施。我校2015年承担的教育部示范性培训——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获2016年教育部匿名评估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我校正努力把“四川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成服务于特教学校、社会机构和残疾人教育事业,承担教育培训、康复治疗、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平台,努力使之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示范性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乐山师范学院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