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乐山师范学院组织的国培集中研修活动至今,两年的时间匆匆而过。从培训之初的忐忑不安到从容自如,再到最后的依依不舍,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要感谢乐山师院的老师和来处全国各地的上课专家一路的陪伴和引领。
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
本次国培活动中理论讲座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学科指导专家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
在第一次集中研修中(2017.12.16-25),教师培训模块的讲座有兰觉明的《建教师工作坊,构学习共同体》、许泽能的《基于行动学习的工作坊建设》、胡运清的《网校整合质量提升的密码》、黄松的《网络研修解读》、黄朝霞的《乡村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陈子斌的《互联网+下资源的收集整理应用》、李瑾瑜的《教师培训观念、模式和方法创新》、许泽能的《好教师的教学追求》、徐猛的《教师的出路》、蒲大勇的《基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理论与案例》、杨建辉的《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在教师培训理论和观念上得到了全新的补充,为我们拓展了新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培训教师所应有的前瞻性和科学发展观。
在第二次集中研修中(2018.03.29-04.03),刘宇雁的《送教下乡的研课磨课》、熊泽文的《国学与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王立新的《教师情绪与压力管理》、杨建辉的《有效设计和利用主题性送教活动的思考》、卿海平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进》、李雪梅的《基于课程视野的教材研究》、胡定坤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朱福荣的《基于学本立场的观课评课》、许泽能的《培训活动的规划和管理》、林宾的《基于教材解读的深度教学研究》和《围绕核心素养的观课评课》这些讲座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如何开展听评课活动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第三次集中研修活动中(2018.07.06-14),王文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杨建辉的《数学课堂观察与评价》、卿平海的《教研组活动设计与创新实践》、张彥春的《基本思想和核心素养》、《校本与网络研修整合设计与实施》和《送教下乡的设计与组织》、胡同祥的《学科名优师的角色定位和行动策略》、幸世强的《如何做小课题、论文的写作》、罗天琦的《几何画板的应用》、赵苏杭的《可视化信息工具及其应用方法》等讲座让我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上了新的台阶。
在第四次集中研修活动中,赵绪昌的《我们都教对了吗》、《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我印象深刻,赵老师出众的学术研究能力令我钦佩。
在跟岗实践期间,我观摩了乐山实验小学的名师教学,领略了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名师风采的关注了有效课堂,提高了教学实践水平,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意识,更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科研能力。
在返岗实践活动中,我积极承担上示范课的任务,在全县的送教下乡和工作坊研修活动中执教了六年级数学讲评课《单元测试讲评》和三年级数学课《集合》,这两节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学员们的点赞,自己教学技能的提升和这次参加培训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两年来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远的。通过参加这次国培,我提高了认识,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我将以归零的心态让不足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因为我坚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资中县重龙镇中心学校 刘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