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转化厌学学生

发布者: 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11 22:42:40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转化厌学学生 

郭丘蓉

(自贡一中,四川 自贡 )

【摘要】教师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所以想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从课堂上下工夫。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收心于课堂,从而消除学生厌学情绪,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厌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引入

中图分类号G625.6

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学习数学有人一提起数学就头大,感觉学数学太难了。对他们来说,数学是泪痕,数学是疮疤,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是不是数学。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应有的兴趣,所以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 讲小话、开小差或搞小动作是家常便饭,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学生在校期间,是他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总体说来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明确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急功近利,放眼远方,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实施教育教学等等。具体来说,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对策有:创造氛围、愉悦心境;转变观念、重塑自我;培养兴趣、增强信心;用真情感动学生,用善于变化与多彩的课堂吸引学生。在此我将从课堂教学方面来来谈谈如何有效地消除或遏制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

1.创造氛围,愉悦心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愉快的状态下更易记住学习的东西,愉快的平衡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人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精力会更集中,思维更敏捷,记忆效果大大提高。相反,如果在痛苦、烦躁、不安的情形下进行学习活动,就不能集中精神,思维变得混乱、记忆力下降。因此在开课前先从游戏活动入手,比如唱儿歌,小品,竞赛等等。创造一种愉悦的氛围,调整好每一位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喜欢学习,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2. 转变观念,重塑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看待自我价值,这是改变厌学的重要一环。多发现,挖掘学生的良好、积极一面,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积极的自我,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人,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添加讽刺,以免增添逆反情绪。我曾经有个学生自暴自弃,周边的亲人,朋友都认为他一无是处。可以说对亲人,朋友,同学,师长来说他就是一大祸害。我请他帮个忙,故意说理解不了弟子规里讲些什么,请他帮我找找解答,接下来他真的上网去找答案,第二天就来把解释拿给了我,我看他抄的密密麻麻的注解,写的那么认真,相信其中的意思他也理解了。立刻就表扬他:“非常感谢,你可帮老师大忙了!你看你挺有能力的呀,如能把这个认真做事的态度也用在学习上,你那么聪敏,我相信班上没有几个能超过你哦!”后来,他真的变了,爱上学习,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还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感谢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果没有我他可能成为抢劫犯,乃至杀人犯。

3.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有个伟人曾说过:“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要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学起来肯定会很容易。《课程标准》倡导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实践探究的欲望。熟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我将从以下4种类型来谈谈新课的引入设计。利用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3.1趣味故事引入

传统的数学课既不像语文有着不同人物的塑造和丰富的感情的体现,也不像外语那样开放、活泼,更不想物理,化学那样可以做各种好玩的实验,有的只是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抽象的定义还有就是枯燥的公式。如果我们把那些枯燥、抽象的东西变得有趣生动具体,那样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的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讲立方根时,我们不妨以故事引入:很久很久以前,在古希腊的某个地方发生大旱,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人们找不到水喝,于是大家一起到神庙去向神祈求,神说,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水,是因为你们给我做的这个正方体的祭坛太小,如果你们做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放在我的面前,我就会给你们降水。大家觉得这好办,于是很快做好了一个新的祭坛送到神哪里,新祭坛的边长是原来的二倍。可是神愈发恼怒,他说,你们竟敢愚弄我!这个祭坛的体积根本不是原来的二倍,我要进一步的惩罚你们!故事讲到这,请大家想一想,新祭坛的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

在此,设置这个悬念,引发出问题,让学生动脑经去猜测,很显然学过的知识已不足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去感受新知识的存在。

要做一个体积是原来两倍的新祭坛,它的边长应是原来的多少倍呢?这里若设原来祭坛边长为a,若新祭坛的边长为xa时,体积为原来的2倍,则有=2,所以 =2,那么x又该怎么求呢?此时再类比平方根的概念出示立方根的概念,从而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故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印象深刻。

3.2生活情景引入

创设生活情境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讲授“合并同类项”时,可这样导入:小明是个热心的孩子,暑假里他帮小区里行动困难的住户买早点。小明对卖早点的老板说:王奶奶要一袋牛奶,4个包子,2根油条;李大爷家要4个包子,2袋牛奶,2根油条;张二婶家要3根油条,3袋牛奶,5个包子;赵婆婆家要2个包子,一袋牛奶。老板说:你烦不烦?老板为什么烦?小明应该怎么说?

学生对贴近日常生活的这些现象是熟悉的,又知其所以然,这样自然导入新课,学生就能自主揭晓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可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应用。

3.3实践活动引入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一些,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同类项”时的导入设计如下。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1:一共8.3元(还有学生在举手)

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2:一共8.3元

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3:8.3元。

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3.4幽默的语言艺术引入

1,在判断同类项时,下列各题已有解答的有吗?如果有,请写出病因。没有解答的,请指出易让别人犯错的陷阱在哪儿?

 (  是  )             (2)3xy与3x(  否  )

(3)0.5ab与2ba ( 是 )          (4)      

(5)5 ( 是   )                (6)  (   是  )

有效的新课引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也更有利于增强他学习数学的信心。

4.用真情感动学生,用善于变化与多彩的课堂吸引学生

用真情感动学生,和学生一起娱乐,教师爱学生,应该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出于真心和真情。现在的学生作业繁重,生活单调,精神紧张,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教师要可能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学生一起吃、一起乐、一起,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爱才能被学生接受。没有共同的生活经历,没有共同的情感共鸣是行不通的。别把学生的活动当成“小孩子过家家”,在娱乐中你和学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学生才能真正“亲其师,其道

课堂平淡的讲解只能使学生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所以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多种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是学生的天职,“玩”是学生的天性,若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教于“玩”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我相信学生一定会说“数学,想说爱你也是很容易的事!”

总之,转化和消除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任务。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学生的心灵,拨正他们前进的导航,做一个优秀而科学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 汪国华,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路在何方,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2004.4

[2]卞文进,初等代数解题研究[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4] 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课程教材教法[J].2006.9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山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十周年展示

办公地点:继续教育学院(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旁) 办公电话: 0833-2276500 邮编: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