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承担培训项目概况
自2011年以来,外国语学院共承担了7个国培项目,包括2011国培中西部置换(初中英语)、2012国培中西部置换(初中英语)、2013国培中西部置换(初中英语)、2013国培中西部置换(小学英语)、2014国培中西部置换(初中英语)、2015国培初中英语置换、2017年中西部国培团队研修(中小学英语)。
二、 成功经验
外国语学院承担的所有项目在学校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为培训责任人,健全机构、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身体力行。为了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培训质量,本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务求实效”的原则。学院领导亲自负责协调整个培训工作,制定和完善各种管理和考核的规章制度。
1.成立培训专家工作组
培训专家工作组由学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审定项目培训方案,项目培训指南,遴选培训教师,确定培训内容,审核讲授提纲和课件,考核培训学员和导师的工作情况,确定学员自主研修内容和形式,拟定学员自主研修书目,审核和评定学员学业成绩和研究成果,负责培训专家的接待工作,为学员跟岗培训联系听课学校等。
2. 建立导师指导制度
培训班实行导师制。导师对培训学员的教改、教研物化成果负责。导师由学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经验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担任。导师的工作情况由专家工作组根据学员的反馈和实际工作作为考核依据。导师不仅应与学员面对面进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交流,还应督促学员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保证每位培训结束能发表一篇基于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培训结束后,建立导师持续跟踪指导制度。多年后,导师依然开展学员线上跟踪指导。
3. 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选派专职教辅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培训期间的班务工作和自主研修期间的联络工作;在学员中选定男、女班长各一人,协助班主任进行班务管理,选举学习班委、生活班委和宣传委员,切实为培训做好服务工作,便于更好地沟通和联系。将学员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选举小组长,负责组员跟岗研修期间的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与研究等联络工作。
所有培训项目在学校培训中心和外国语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项目负责人和首席专家团队的精心策划和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圆满完成。项目的成功经验在于项目负责人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行政负责人能够协调学院和学校的各项事务,能够调动社会资源,有着多次省市级培训经验,对过去的项目培训进行了历练和反思,知晓培训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顽疾。实践证明,历次培训是成功的。负责人对本次培训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管理到位、运行有序、实施有效、成果凸显。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阶段、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至始至终参与前期申报研制、申报撰写、教学与管理,对培训的过程和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和掌控。项目培训还离不开首席专家团队的引领、全程参与指导。
项目培训的特色是学校培训中心、学院培训团队与培训学员三方联动;对学员采用“任务型教学”开展培训;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既“以人为本”,又严格管理;学员既是参训者又是培训者,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三 、突出成绩
学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生成性资源建设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注重培训培训项目总结。积极申报四川省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的四川省教师培训优秀成果评审,《国培计划(2013)小学骨干英语教师培训学员论文汇编》荣获四川省教师培训优秀成果三等奖。
1.生成性成果资源丰富
各培训项目都有相应的新闻报道和培训简报,建设有学员学习心得和学员教案、微课案例等资源库。
2. 培训课程资源丰富
项目培训邀请国内高校知名专家、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等开展讲座,培训结束后,经专家同意,收集专家讲座PPT,录制专家讲座视频,建有培训课程资源。
3. 注重培训项目总结
项目培训结束后,撰写有国培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对项目基本情况、学员满意度调查进行介绍,培训自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典型案例
自2011年以来,学院圆满完成了7个国培项目培训。以2013年国培中西部置换(小学英语)为例,本培训项目采用形成性评价,查看学员听课记录本、学员考勤、学员课堂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终结性评价:学员至少完成一篇通讯报道,制作规定的教学课件,撰写一篇教学教研教改论文,撰写一篇真情实感的培训总结。
本项目培训结束后,学员撰写宣传稿件212篇、课题立项18项、心得体会112余篇,宣传报道简报10期;学员完成小学英语《新标准》或《新目标》两套教材的教案49份、教学设计40个;跟岗研修期间上汇报课12次;撰写教学教研教改论文49篇。
本次培训生成性资源丰富,学院注重成果凝练,《国培计划(2013)小学骨干英语教师培训学员论文汇编》荣获四川省教师培训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