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国培计划(2015)四川省乡村幼儿教师研修培训”已经过去一周多的时间,聆听了专家们关于《幼儿教师师德修养》、《农村幼儿园教师心理自我保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专业知识的解读,使我们对于当好幼儿教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回去以后除了要担当培训者的角色,我们还是要回到班上继续做好我们一线教师的基本工作,因此,在8月24号上午乐山市实验幼儿园的保教主任蔡敏艳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农村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专题讲座,对于我是最实用的,听了她的讲座我的感想很多。
蔡老师把自己的专题命名为——发现儿童 顺应生活,我特别喜欢这个题目,现在的教育已经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幼儿时期就失去了童年,童年本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很多父母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担忧。周立波曾说过:“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如果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会有一个辛苦的成年和悲惨的老年。”就是在这种心态下,父母把自己的担心变成了实际行动,即使这些行为转到孩子身上成了一种负担。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父母一面在心里疼爱着孩子,一面又逼着孩子做各种他们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事情。
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半是因为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担心,另一半是因为父母在跟风和攀比。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开始对孩子精心培养。哪种食物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怎样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什么样的培训班比较流行……父母往往是不顾一切,想让孩子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很多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为了孩子,可以作出任何牺牲。
教育孩子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和培养本来是人之常情,可是这些疼爱和培养一旦超过了正常的尺度,无形中就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也有一些父母,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一些成绩时,往往会有意地在外人面前让孩子展示这些本事。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它一方面增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另一方面,这其实违背了教育的本意。
教育的本意应该是让人快乐地接受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但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多父母却违反了教育的初衷。
听了蔡老师的讲座,我思考的更多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孩子的童心,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目标,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所以,教育孩子,顺其自然才是最重要的事,顺其自然不是放任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而是教育要尽量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能够在快乐和幸福的心情下学习和成长。
第一小组第五次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