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夹江组阶段小结

发布者: 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11 21:39:15

  

    今天,听了苗芳芳老师的《幼儿园集体教学课例研修模式与方案设计》让我们明白了: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是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课后,我们小组成员纷纷发言:

黄利琴:课例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

马梅:课例研究解决的是操作问题,有助于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我们坚信:如果说医生的真功夫是在临床上,那么老师的真功夫就在课堂上,我对教学的悟性就是从一个个课例的长期积累开始的,不做一个个课例的积果,就永远不具备真正的教学经验。

黄晓誉:在尝试思考阶段我们的重点是理论学习和课后研讨过程,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合作能力,不仅要找出问题和优点还要找出原因和对策,使模糊的问题变的清晰,不断修正教育观念和行为。

龚建容:我们的重点是促进教师掌握学科领域的教学技巧,同时要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

罗敏丽:做好经验分享,重点则是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把好的经验向内外辐射。

王亚丽:我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这才是课例研究所真正追求的。

辛静:教学是种实践,要向经验学习。用心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有成功的、失败的种种体验而积累的教学经验,对改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对其他教师具有启发和引领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课例研究通过教师同伴之间先进经验和行为的相互引领,促进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大家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山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十周年展示

办公地点:继续教育学院(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旁) 办公电话: 0833-2276500 邮编: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