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线上的颗颗珍珠 ——浅谈阅读教学创意设计之线索式设计

发布者: 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11 21:55:01

  

    三月,我们纳溪国培培训者团队的四十人如约来到乐山师院,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之旅。

三月的乐山师院,没有了冬阳下飞舞的银杏叶那一片金黄的惊叹,但是满眼的嫩绿、满眼的杜鹃足以让你沉醉。可是大家沉醉不是这些春的盎然,而是教室里那一场场精彩的讲座。盐道街中学的副校长卿海平教授给大家呈现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的创意设计让我心潮澎湃,让我找到创意的灵感。

拎出文本线索  触及整篇文本

透过卿校长的系列丰富案例,不难看出,阅读教学的创意关键是选点,拎出文本的线索,紧扣线索设计问题,我暂且把它叫做“线索式”教学设计。关键操作点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很明显,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学设计所要抓住、所要突现的“线索”。它一方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又能牵动课堂阅读活动生动有序。  可以从词语线索和问题线索两个方面入手。

抓住词语线索  带动整篇品析

以“词语”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思路,其特征就是巧妙抓住足以结构全文教学过程、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词(或短语) 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个词(或短语) 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

一般来讲,这种“词”会以下面三种姿态出现。 第一种是课文作者安排在文中、据以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中心词、关键词、点题词等。它们或点示在文题之内,或有节奏地出现在课文内容之中,形态鲜明,直面读者,比较容易捕捉,也比较容易形成教学方案。

如《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若紧紧扣住文题中“野”一词,用“野”来贯穿教学内容,品读课文写了索溪峪的哪几个方面的野?用哪些描写方法写具体的?则可形成较为顺畅明晰的教学流程。

第二种是反复出现在课文之中,具有一定表达作用的词。它们不时地见于课文之中,把它们从课文中拎出来进行品读,便可轻易地感悟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等。

如《晏子使楚》一文中,三个“只好”一词的反复出现,把楚王那种无奈、拿晏子没有办法、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找出这三个词语,结合时代背景,那么楚王的不得不尊重的无奈和晏子的机智、巧舌就一目了然了。

第三种是伏于课文之内,需要提炼或补充出来,同时又是能直接点示课文主题的词语。

挖掘问题线索  牵动全篇线条

以“提问”或“问题”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称之为“一线串珠”式思路。

其特征是用一个重要问题、关键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牵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品析。这“重要问题、关键问题”可以是研讨的话题,也可以是有分量的提问。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品析玩味,也就是要求教师尽力在课文中找到可以把许多知识的“散珠”串联起来的线条,使教学过程显得“形散而神不散”,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认识,或感知,或理解,或分析,或赏读,或品味语言特色,或揣摩选材立意,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

拎出线索,抓住线索词语,找寻线索问题,定能让阅读教学这根线上的颗颗珍珠绽放光彩!

                                   纳溪区小学语文工作坊   袁利平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山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十周年展示

办公地点:继续教育学院(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旁) 办公电话: 0833-2276500 邮编: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