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城镇初中体育教师教学 评价体系的探究

发布者: 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11 22:10:35

对构建城镇初中体育教师教学

评价体系的探究

 

犍为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饶劲松

长期以来,在我县基层各级中小学对体育课的评价中,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评价方法,一惯沿用的都是传统的定量终结评价法。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对教师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结束时所任教班级学生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二,对体育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参加“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成绩、“高中体育专业高考”成绩进行评价;方法三,在兼顾以上两种评价的基础上,再结合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早操、课间操、学校运动会、运动队训练及比赛等工作表现及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从理论上说,以上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只对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了有限的评价,相对忽视了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的评价,具有极强的片面性,存在着诸多弊端,不能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

鉴于此,该如何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进行正确的评价呢?

一、明确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彻底消除弊端

《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在我县基层各级中小学惯用的对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目的,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其一,使体育教师教学意识淡薄,急功近利、不思进取;其二,造成体育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其三,误导教师忽视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教学,轻视专业素质的提高。为了使《课程标准》评价目的得以实现,现存评价方法的严重弊端必须彻底消除,并制定出符合《课程标准》目的要求的、新的评价方案,以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在我县基层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

二、切实把握评价的目的、内容,构建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制定评价表。

《课程标准》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同时还指出了评价的内容。即“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诠译,以及对评价内容的具体规定,为了使我县基层学校在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工作有效进行,以推动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应及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方法。把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在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终结评价,以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课程评价思想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法。为此,笔者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依托《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评价”一节内容要求;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亲身体验,经过查阅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合理、简洁、明了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出县级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一)和《县级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二),作为整个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物,以期供各级学校及广大体育教师参考使用,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对评价和指导教师教学都具现实意义

1)根据《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内容要求《评价表》(一)把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其它业务能力纳入评价范围,其中尤其关注教师的自我学习与科研能力,这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也是目前基层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考虑到我县基层占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现实,评价中加大了教学能力中对开发和运用体育资源能力的评分,鼓励教师土法上马,因地制宜,以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评价中有意识的加入了任教班级其他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以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①:业务能力:是笔者考虑到在《课程标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中,没有涉及到学校其他体育工作的内容,而根据现实情况加入的。

2)为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以全面展现《评价表》(二)把课堂常规,教师导学、学生活动纳入评价范围,力求体现《课

程标准》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作用和地位的定位,在体现课程

基本理念的评价内容上加大了分值,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但注意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还特别注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前后变化的评价。

笔者认为,本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评价思想的全部内涵,它不仅为“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价教师教学提供了估量的尺度,也为“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设置了有效的指导平台,同时也必将对基层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评价体系中《评价表》的使用及操作说明

1、评价体系由两个独立的《评价表》组成,表(一)名称 :教师专业素质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一);表(二)名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二)。

2、《评价表》的分值设定。①评价表(一)和评价表(二)项目总评分分别为100分。 ②“评估结果”由ABC三个等级构成。评价时由评价者根据该项目内容完成或实现的程度,在相应的等级栏中画“√”,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给出“0”分。③“项目得分”:为各“评估单元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的各项得分之和。④“评估总分”:为各“评估单元项目”对应的“项目得分”之和。

3、等级设定:根据评估总分确定等级。等级采用四级分制:

A优秀:90分以上       B良好:7589

C及格:6074分       D不及格:59分以下

4、(1)“成绩和建议”栏,由评价者根据评估总分或等级肯定其成绩,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指明努力方向或目标。

2)“自评语”栏,由被评教师本人根据自我评定的结果,写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今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5、评价的实施:评价表(一)可统一在每学年末进行评定;评定由学校分管领导和教师本人进行;评价表(二)可在一期中不定时随机抽查,评定由教师本人和学生、同行或专家进行即时性评价,在即时性评价基础上最后在期末由学校组织一次评定,本评价体系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应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

五、加分

对评价体系中未涉及到的运动队比赛,初中体育升学考试,高中体育专业高考成绩、教研教改、各级赛课等成绩显著的教师,学校可考虑在《评价表》基础上另行加分,其加分标准由学校制定。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2

3、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附:1、县级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专业素质评价量表》

2、县级基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山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十周年展示

办公地点:继续教育学院(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旁) 办公电话: 0833-2276500 邮编: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