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布者: 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11 22:56:19


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欢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    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中,课中的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上着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激发  兴趣引导

 

引言: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就会把心理活动趋向于该事物,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体育也不例外,但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本文主要从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主体:

一.小学生体育兴趣现状

通过在犍为县新民镇中心学生发放问卷120(男女生的比例相等),回收1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3(男生55份,女生58),有效回收率为93.1%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了调查分析、统计。现将分析结果以表格形式陈列如下:

1.1学生体育兴趣分布调查分析

1    学生体育兴趣程度分布调查结果统计表    N=113

                       男生                   女生                    总计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很感兴趣    11    20%      2      16     27.59%    5       27    23.89%    2

 比较感兴趣      24   43.64%    1      17     29.31%    1       41    36.28%     1

 无所谓          9    16.36%    3       6     10.34%    2       15    13.27%     4

不太感兴趣      6    10.91%    4       8     13.79%    4       14    12.39%     5

很不感兴趣      5    9.91%     5       11    18.97%    3       16    14.16%     3

    从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小学六年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很感兴趣的人数比例男生为 20%,比较感兴趣的男生比例为43.64%,很感兴趣的女生比例为 10.34%,比较感兴趣的女生比例为 29.31 %。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还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体育抱无所谓的态度和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总计占到了39.82%。可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是有同学表示不想动只想晒晒太阳聊聊天,尤其女生。

1.2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分析

2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N=113

                  男生                    女生                      总计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没有参加    3     5.45%    5         7    12.07%     3        10     8.85%     4

12次     21    38.18%    1        34    58.62%     1        55    48.67%     1                

3-4次      16    29.10%    2        11    18.97%     2        27    23.89%     2          

5-6次      10    18.19%    3         6    10.34%     4        16    14.16%      3            

7次以上     5    9.91%     4         0      0        5        5     4.43%      5

2显示,该校六年级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中,仅参加2次及2次以下的多达57.53%,其中有8.85%的学生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其中女生占到70%。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明显高于女生。但总的来说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依然都很少。

1.3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分析

3 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N=113

                     男生                女生                    总计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人数   百分率    排位

10分钟以下    2     3.36%   5      17    29.31%    2       19     16.81%     3     

10-25分钟     24   43.64%   1      21    36.21%    1       45     39.82%     1    

26-40分钟     11     20%    2      14    24.14%    3       25     22.12%     2

41-55分钟     10   18.19%   3       6    10.34%    4       16     14.16%     4

55分钟以上    4     7.27%   4       0       0       5      4      3.54%      5

    3显示,该校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低于25分钟的占56.63%,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偏少,且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更少,女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低于25分钟的占65.52%。

2与表3显示出,该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都偏低。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也能说明一定问题,也算是现代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现状。

 

二.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经过调查分析,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缺乏的原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2.1.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是不思进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完不成学习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任务无法及时完成。

2.2.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2.3.有过不好的运动史

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能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2.4.教材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存在着问题

在调查小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缺乏新颖性,在小学学的东西在初中和高中还有太多的重复,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5.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学重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等因素。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2.6.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的影响

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很多的学校不能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从领导到老师不能制定真正实用的考核制度和措施,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找到了原因,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了,我觉得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首先要注意两个原则:

3.1.外在培养与内在培养相结合

外在培养是通过外部推动力、吸引力,如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老师、同学的肯定,体育考核达标等来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内在培养是通过内部力量来因发行取得,如学生对体育的锻炼作用的理解,对某项运动的喜好,体育活动的愉快感,取得成绩后的自豪感等。外在培养和内在培养虽然都能培养人的兴趣,但后者较前者更具有持久性。

3.2.集体培养与个人培养相结合

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集体和个人两种形式。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大都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与个人单独行动时的表现不同。他受集体的影响和约束,在体育集体中,每个学生的行为要服从集体的意志和行为规范。因此,进行集体激发可以增强凝聚力,提高集体士气,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同时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与体育需求各不相同,对其体育兴趣应该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培养。对体育基础好的学生,采用目标管理,促使其不断进取;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途径可参考。

3.3.加强学习目的的宣传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个人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板报、墙报、录像等形式,经常性的宣传体育知识、比赛动态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小型简便的体育娱乐器材,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3.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旧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3.5运用教学激发兴趣

要求教师能把握学生兴趣或转移的时机,及时变换教学形式,以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鲜感。运用榜样激励培养兴趣。榜样具有生动性和鲜活性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育先进集体。

3.6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早就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小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起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如果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7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长

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其体育特长高度相关。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开设体育选修课或训练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3.8增强交流的自由感

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是有限的,而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这种交流就显得自由多了。除体育教师外,班主任及其课任教师如能与学生同与共乐,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3.9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而,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研究,我得出如下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激发与培养小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激发与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 第三,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激发与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此外,我还有一些建议:

一是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切实使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评价,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二是采取新型的小学生成绩考核制度,使学生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摆脱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

三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灵活机动的安排教学内容,切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体育教学。

四是加强教师基本功的锻炼,加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在科研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新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1996,11.

[2]季浏 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西南大学出版社

[3]于春玲《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山东体育科技学报,2002,(4)

[4]董翠香《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学校体育出版社,2003,09

[5]颜军《体育新理论稿》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10

[6]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学校体育,2001.5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山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十周年展示

办公地点:继续教育学院(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旁) 办公电话: 0833-2276500 邮编:614000